
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习惯
父母的示范用途
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饰演着至关要紧的角色。孩子总是会模仿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。因此,父母需要树立好的形象,成为孩子学习规则和习惯的榜样。除去爸爸妈妈,与孩子一块生活的别的人,如老人和保姆,也应该注意我们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。
父母第一需要孩子做到的生活习惯,如按时作息、卫生习惯和礼貌习惯,自己第一要做到并做好。在社会日常,父母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,讲公共道德和秩序,以自己行为去影响孩子。
准时鼓励和表彰
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准时鼓励和表彰,形式可以多元化。除去物质上的满足,还可以用微笑、点头、脸上的表情等方法对孩子的行为表示同意和一定。爸爸妈妈之间的教育要一致,目的、办法和观念要一致,由于每一个孩子的特征是不同的。
加大引导
父母应该多讲规则的用处,让孩子知道规则无处不在,肯定的规则可以保证大家更好地生活。父母可以通过反问孩子的方法,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,引起他对实行规则的正视。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没固定的是非界限。父母需要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渐渐形成明确、统1、灵活又具备可持续进步的规则意识,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,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。
尊重孩子的建议
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应该居高临下,不要觉得自己说的都是权威的话,是不能改变的。爸爸妈妈也是有缺点的,也会说错话、做错事。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建议,假如孩子的看法正确,就要勇于承认我们的错误。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语言,如说出“对不起,是母亲错了。”“父亲要向你学习。”“你比母亲做得还好!”等的话语,以此来表达对孩子的尊重。
婴幼儿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培养
适合使用自然惩罚法
婴幼儿的规则意识形成有时需要付出肯定的代价,让婴幼儿从他律到自律。适合让孩子同意一些自然后果的惩罚是很必要的,但这种办法需要有肯定的限度,并且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,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爱意。通过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的方法,可以使孩子慢慢感悟,变得愈加懂事。
培养实行规则的技能
有时孩子已经拥有了肯定的规则意识,但仍然会时常违规。比如,孩子起床非常早,但却一直赶不及上学。这并非孩子故意拖拉,而是由于着装、洗漱等动作太慢,没学会要点。父母应该教孩子做事的办法,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并探寻又快又好的做事办法和规律,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。
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
有限选择的办法对婴幼儿的规则培养很有效。假如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,可以让孩子选择目前是看书还是画画,而不是问“目前大家来干什么?”无限的选择会让婴幼儿感到没办法控制规则。父母可以将婴幼儿需要要做到的事情定为规则,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,如此不论孩子选择什么,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,从而自然而然地同意规则。